一是准确把握财政服务民生政策导向。围绕“七有”要求和“五性”需求,坚持“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”优化完善各项民生经济保障机制,促进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,与财力状况相匹配。深刻理解“保基本、兜底线、促公平”的民生保障逻辑,通过精准施策增强民生领域的财政保障能力,同时以改革创新提升资金使用效能,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二是精准聚焦社会保障与民生领域重点任务。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:持续推进养老保障提质扩面、普惠托育增效扩容、医疗保障能力提升、社会救助精准覆盖,坚持“保基本、广覆盖、可持续”原则,逐步构建覆盖全民、城乡统筹、权责清晰的多层次网络;强化就业优先导向:稳妥推进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调整,更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,同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,提升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对接能力,助力我区劳动力结构升级;促进医疗资源优化布局:全力支持我区基础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改造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资金保障龙泉医院迁建项目,改善专科医院基础设施条件,提升我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。三是创新机制提升民生资金使用效能。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:推进零基预算与成本绩效管理深度融合,对重点民生领域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,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;加快推进内控建设与监督体系全覆盖:指导各部门切实加强主体责任意识,完善内控制度,加强对财政财务核心业务、财政财务管理权力的监督制衡,降低业务与廉政风险;健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:严格落实过紧日子工作要求,做细做实预算编审工作,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、非刚性、非急需支出,持续优化完善支出结构,加强预算执行管理,严控预算追加与调整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北京市亚洲通: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?